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 >

建筑与声学不能分离——矶崎新(4)

时间:2014-09-09 11:25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希望将交响乐团的声音通过自身的综合效果而非电声处理传递出去,这是声学设计所希望达到的。在被问及已经完工的建筑中,哪些是建筑师完成的,而哪些是由声学师完成的,丰田泰久斩钉截铁地说,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分开!

  希望将交响乐团的声音通过自身的综合效果而非电声处理传递出去,这是声学设计所希望达到的。在被问及已经完工的建筑中,哪些是建筑师完成的,而哪些是由声学师完成的,丰田泰久斩钉截铁地说,“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分开!”整个建筑的最后的成果都是由建筑师和声学专家不断配合,共同设计的结果。“影响声学效果的因素,一是形状,二是材料。音乐厅的形状设计和材料选择当然是由矶崎新工作室来完成,而我需要不断和他们进行配合,时时刻刻确认这些因素对于声学的影响,并逐步调整。

  中国心态而非中国元素

  作为一个外国建筑师,怎样运用中国元素来使建筑扎根这片土地常常是不可避免的问题,可是矶崎新却很干脆地说,“我不知道什么是"中国的"。”对于民族和文化颇有兴趣的他曾经写书讨论什么是日本的,2004年起他来到中国后也开始考虑什么是中国的。“我们的业主常常会提出要求,希望建筑又现代又中国,可是中国的是什么,这还需要好好研究。”

  2006年建成的喜玛拉雅艺术中心,创造性地以文字化的幕墙作为表面结构,受到了很高的评价。胡倩却说大家都误解了它的真正含义,“我们是想表达一种混合式的概念,如同中国的文字,可以拆开、结合,再组成新的字,这才是我们觉得真正体现中国的地方。”矶崎新也补充说,“早知道现在大家都在铺天盖地地这样做,我们当时就不做了。”

  “总之我不希望做一个符号堆积的东西,这是不负责任的建筑师会干的,许多国外的建筑师也是这么做的,因为他们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的内涵。”矶崎新所认为的中国性,不是单纯的符号堆砌、元素排列,如同现在呈现在眼前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,你可以抚摸到外墙粗粝的陶土砖墙,可以在大厅仰望到竹编一般的反声板,可是对于矶崎新来说,最重要的是人们走进音乐厅不感到异样,那么这个建筑就是和中国人的心态、情结相符合的,是被大家所接受的建筑。

  在2002年上海双年展上,矶崎新曾毫不客气地给上海的建筑评分“B-”,在他眼里,上海只有建筑,没有艺术,尤其是在造型设计上,上海只是个胆小鬼。现在,他却有些得意地改口,“现在要比B-高一点了,因为有上交音乐厅在嘛。”

(责任编辑:admin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